荊楚探源求知學府逐夢前行

江蘇省大港中學2025年武漢研學實踐紀實

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。6月8日,我校以“荊楚探源求知 學府逐夢前行”為主題的武漢三日研學之旅圓滿收官。這場融合歷史尋訪、高校探秘、文化浸潤與自然感悟的旅程,讓同學們在行走的課堂中拓寬視野,在對話與實踐中點燃夢想。

探秘鋼城·問道珞珈

武漢鋼鐵集團工業(yè)園區(qū)

image.png

image.png

從1955年的建設到1958年的投產,武鋼作為新中國成立后興建的第一個特大型鋼鐵聯(lián)合企業(yè),見證了中國鋼鐵工業(yè)從無到有、從弱到強的光輝歷程。通過在工業(yè)園的瀏覽,同學們直觀地感受到了鋼鐵工業(yè)的強大與震撼。

image.png

在參觀過程中,講解員詳細介紹了武鋼在智慧鋼廠建設中的努力。通過這次參觀,同學們不僅對鋼鐵工業(yè)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更對武鋼的工業(yè)精神和工匠精神充滿了敬意。

image.png

武漢大學

image.png

武大之行堪稱本次研學的“重頭戲”。武漢大學的櫻花雖已謝幕,但學術氛圍正濃。漫步櫻花大道,仰望老圖書館的碧瓦飛檐,同學們在志愿者的講解中觸摸這座百年學府的文脈傳承。

image.png

參觀結束后,同學們來到了操場,武漢大學的優(yōu)秀學長學姐們早已等候在此。他們帶著豐富的學習經驗,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學習生涯。互動環(huán)節(jié)中,同學們積極提問,學長學姐們耐心解答,現(xiàn)場氣氛熱烈而友好。

image.png


在武大,雷軍校友的“反哺精神”、屢敗屢戰(zhàn)的科研故事,引發(fā)了同學們對“家國情懷與個人規(guī)劃”的思考。武大之行,讓“自強弘毅、求是拓新”這八字校訓變成了可感知的精神路標,“珞珈”二字,不僅是山名,更是錨點。 


智匯喻家山·味鎖周黑鴨

華中科技大學


image.png

第二天一早,同學們來到了華中科技大學。校園里,“明德厚學,求是創(chuàng)新”的校訓碑赫然矗立。在志愿者的帶領下,同學們參觀了華科大校史館,通過豐富的歷史資料、實物展示和多媒體互動,他們不僅深入了解了華科大的蛻變歷程,更加深了對“科研既要攀登高峰,更要腳踩大地”的理解。

image.png

在華中科技大學的行程中,最讓同學們興奮的環(huán)節(jié)之一便是動手制作智能循跡小車。同學們在專業(yè)老師的指導下,親身體驗了從理論到實踐的科技探索過程。大家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, 還提高了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image.png

周黑鴨工廠

image.png

午后,同學們來到了周黑鴨工廠。在這里,大家了解到周黑鴨企業(yè)背后的發(fā)展故事,并親手鹵制了鴨脖。當品嘗到自己制作的鴨脖時,同學們的臉上洋溢著自豪與滿足的笑容。


image.png

戶部巷從現(xiàn)代化工廠走出,學生們來到了充滿煙火氣的戶部巷。這里不僅是漢味美食的天堂,更是武漢市井民俗的生動寫照。學生們穿梭于熙熙攘攘的街巷,品嘗著熱干面、豆皮、鴨脖等地道的武漢小吃,感受著武漢人熱情豪爽的性格。

image.png

黃鶴白云間·辛亥風云起

黃鶴樓

image.png

黃鶴一去不復返,白云千載空悠悠。”踏入黃鶴樓,那雄渾的氣勢便讓人深深震撼。它是歷史的見證者,承載著無數(shù)文人墨客的情思與才情。同學們登樓俯瞰武漢三鎮(zhèn),品味著古人的詩意與情懷,感受著歲月的沉淀。

image.png

image.png

在黃鶴樓登臨處開展的"詩詞擂臺賽",更是讓"孤帆遠影碧空盡"的意境與唐代文人"登高望遠"的精神境界相映成趣。


辛亥革命紀念館

image.png

本次研學的最后一站,同學們來到了辛亥革命博物館。踏入大門,仿佛走進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。館內通過豐富的文物、詳實的史料和生動的多媒體展示,重現(xiàn)了辛亥革命的光輝歷程。

image.png

同學們重溫了武昌起義的壯烈篇章,感受著革命先驅“敢為天下先”的豪情。館內“共和之基”主題展的沉浸式場景,讓紅色文化的種子深植于心,更激發(fā)了港中青年的家國擔當。

image.png

閉營儀式

image.png

閉營儀式上,李勤主任首先肯定了同學們在研學中的積極表現(xiàn),表揚同學們在三日研學活動中認真學習、敢于探索的精神。高一12班董辰曜向同學們講述了自己的三日研學感悟,認為研學之旅不僅拓寬了視野、增長了見識,更激勵自己在未來學習中不懈努力。

image.png

image.png


研學感 悟踏入武大的櫻頂老齋舍,檐角滴落的雨珠仿佛在叩問時光。華科實驗室的精密儀器在窗外滂沱的映襯下,更顯沉靜的力量。悶熱是求索的序幕,驟雨是專注的帷幕。那些汗?jié)竦呐_階、雨幕中朦朧的圖書館剪影,都在訴說:知識之殿堂,從不因外界的喧囂或氣候的乖戾而黯淡其光輝。它如燈塔,穿透迷蒙的雨霧,照亮心中那條名為“可能性”的幽徑。此刻方知,所謂大學氣象,是風雨中依然挺拔的精神脊梁。——高一(1)班 劉藝萱武鋼巨大的軋機轟鳴,是大地深沉的脈搏,滾燙的鋼水在雨天的陰郁里迸射出灼目的金紅,那是人類意志熔鑄的星河。轉身至周黑鴨工廠,鹵香彌漫的自動化流水線,則上演著一場精密的味覺交響。何其“幸運”,暴雨總在我們深入鋼鐵叢林或美食腹地時傾盆而下!這奇妙的際遇讓我頓悟:工業(yè)的偉力與生活的煙火,恰是文明的雙翼。窗外雨簾如織,窗內燈火通明,人類以智慧馴服自然、雕琢日常的壯舉,在此刻無比清晰。——高一(8)班 陳弘毅在辛亥革命博物館的肅穆展廳里,泛黃的報紙、生銹的槍械,在冷光燈下低語。窗外暴雨如注,恍如百年前那場滌蕩舊世界的驚雷。影像中先驅們決絕的面容,與玻璃上蜿蜒的雨痕重疊。我們在活動時遭遇的每一場大雨,都像歷史的回響在叩擊心門——它提醒我們,今日的安寧課堂,曾是志士們浴血以求的愿景。雨水洗刷著街道,也沖刷著靈魂:那“敢為天下先”的火種,不應只在展柜中封存,更需在吾輩血脈中奔流不息。——高一(9)班 李依涵黃鶴樓兀立于煙雨蒼茫,飛檐刺破低垂的云幕,崔顥的詩句在潮濕的空氣里有了重量。雨絲如線,仿佛在編織千年離愁與登臨的喟嘆。而周黑鴨工廠里升騰的麻辣鮮香,又將人拉回滾燙的市井人間。這場不期而遇的豪雨,竟成了絕妙的濾鏡——它沖刷出歷史的釉色,也蒸騰出生活的本味。武漢,這座被江水與詩篇滋養(yǎng)的城,在雨水的浸潤下,向我展露了其剛柔并濟的魂魄:既有“孤帆遠影”的曠遠,亦有“麻辣鮮香”的酣暢。——高一(12)班 吳依潼

夢在前方,路在腳下。三天的研學之旅,港中青年在辛亥革命博物館讀懂“信仰”的重量,在武大聽見“理想”的回響,在武鋼的熱浪中感受“奮斗”的澎湃,更在彼此的扶持中觸摸“青春”的溫度。最好的成長,永遠在路上。愿每位港中學子珍藏這段江城記憶,以更堅定的腳步,走向屬于自己的遼闊山河!